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

Amazon AWS EC2 雲端測試(一)

哈囉,大家好!

今天要來跟大家談談目前最夯的「雲端技術」,相信大家常常都會聽到一些雲端的名詞,例如:雲端運算、雲端主機、雲端機房、雲端測試等等... 凡事都要跟 "雲端" 兩個字扯上邊就是了。

其實雲端說穿了就是以前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個名詞 "網際網路(Internet)",而最後為什麼 Internet 會變成 "雲端",其實就是工程師們在畫系統架構圖時,都會以一朵雲來代表網際網路,久而久之就演變出 "雲端" 這個名詞。

雲端技術就是透過 Internet 連線到遠端伺服器(Server) 使用主機所提供各種服務的技術。

而目前主要的雲端服務,有分成3種:
① 基礎設施即服務(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, 簡稱 IaaS)
提供硬體設施及寬頻網路給企業用戶,例如:中華電信的HiCloud、Amazon EC2等等...

② 平台即服務(Platform as a Service, 簡稱 PaaS)
提供應用程式平台(API)供客戶使用,例如:Google App Engine、Microsoft Azure等等...

③ 軟體即服務(Software as a Service, 簡稱 SaaS)
提供應用軟體直接供使用者(End User)使用,例如:Gmail、Facebook、YouTube等等...

當然還有將 SaaS 的服務衍生到「測試即服務(Testing as a Service, 簡稱 TaaS)」專門提供雲端測試工具做模擬各地使用者的壓力測試,例如:SOASTA、LoadImpact、Spirent Blitz等等...

使用雲端有什麼好處?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,當要分享檔案時不需要再透過硬碟或隨身碟,只需要將檔案放到 Cloud Drive 就可以做分享。或是利用社交軟體分享你的近況或照片給遠方的朋友或家人,這些都是個人使用者運用雲端科技的便利性。

對於企業用戶來說,雲端服務可以幫企業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,例如:機房的建置、網路頻寬租用、IT管理的人事成本等等... 以上都可以透過雲端服務達到需求。而且雲端服務還有多項好處,就是以量收費,用多少量就收多少費用。還有彈性調整服務的需求,例如:增加主機數量的需求、增加網路的頻寬、或是增加伺服器的服務項目等等... 所以雲端服務對於企業來說是利多於弊,也更符合成本效益。

而今天這一節我們就對 Amazon 的雲端服務來做說明。大家對於 Amazon(亞馬遜)這間公司最主要的印象,應該都還停留在它是全美甚至全球最大的網路書店的記憶當中。其實 Amazon 在 2006年就已經陸續跨足雲端技術的市場,甚至可以說是開起雲端服務的先河,帶動以量計費的新收費模式。

Amazon 雲端服務的統稱是「亞馬遜網路服務(Amazon Web Service, 簡稱 AWS)」,主要的產品有:Amazon EC2(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, 是一種 Web 服務,可在雲端提供可調整大小的運算容量)、Amazon S3(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, 為開發人員和 IT 小組提供安全、耐久、高可擴展性的物件儲存)、Amazon DynamoDB(是一項快速靈活的 NoSQL 資料庫服務)、AWS Lambda(是一種運算服務,可執行程式碼來回應事件並自動為您管理運算資源,讓您輕鬆建構可快速回應新資訊的應用程式)、AWS Key Management Service(是一項受管服務,該服務透過各種管理控制提供輕鬆加密的功能)等等...

現在就由以下的圖解開始這一節的實作說明:

Step 1: Create a new AWS Account from "http://aws.amazon.com/free/" to click "Sign in to the Console"

Step 2: Enter your Email and select "I am a new user." then click "sign in using our secure server"

 Step 3: Enter the Name, Email and Password then click "Create account"

Step 4: Enter the detail, Security Check and AWS Customer Agreement then click "Create Account and Continue"

Step 5: Enter the credit card detail then click "Continue"

Step 6: After Phone verification, click "continue" then show the successful main page like below.

Step 7: Click "EC2" for create a virtual server.

Step 8: Click "Launch Instance" to create a instance.

Step 9: Whether chose "Free tier eligible" MS Server 2008 or 2012 R2 Base.

Step 10: Select "Free tier eligible" of t2.micro then click "Review and Launch"

Step 11: Review Instance Launch then click "Launch"

Step 12: Select "Create a new key pair" and type a "Key pair name" win2012r2 then click "Download Key Pair" for backup after that click "Launch Instances" for the next step.

Step 13: Save the new created key pair file.

Step 14: Launch Status shows completed the Instances then click "View Instances"

Step 15: Select the new Instances then click "Connect"

Step 16: Click "Download Remote Desktop File" for connect the instances.

Step 17: Save Remote Desktop file 52.34.119.122.rdp then click "Save"

Step 18: Click "Get Password" for Decrypt Password.

Step 19: Click "Select File" to open file win2012r2.pem


Step 20: Click "Decrypt Password" to get the password ;LGM4&Q44Sy then click "Close"



Step 21: Double click the file "52.34.119.122.rdp" to connect the instance.


Step 22: Enter the login password ;LGM4&Q44Sy


Step 23: Finally connect to the remote instance 52.34.119.122

恭喜各位經過了漫長的步驟,相信大家對於 Amazon 的 AWS 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。
目前已經成功的在 AWS 平台上建立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,接著只要在虛擬主機上安裝所需的應用程式,就如同使用機房的遠端主機一般就可以了。

接下來,下一節我們會將 AWS 上的虛擬主機結合 WAPT 做雲端測試運用的說明。這一節就先介紹到這裡,我們下次再見~ 掰掰!

~ See you ~

參考出處:
https://aws.amazon.com/


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Fiddler 網頁除錯工具(一)

哈囉!!! 大家好!!!
這一節要介紹給大家的是一種可以監控網頁流量、內容甚至可以改變網頁內容的工具。
講到監控網頁流量,相信各位都有聽過大名鼎鼎的「Wireshark」,這個流量監控工具,相信已經很普遍運用在業界上。但是這跟我們這一節要介紹的 「Fiddler」又有點不太一樣,不管是架構、還是監控的方法,都還是有些許的不太一樣。

Fiddler 可以說是瀏覽器(Browser)與伺服器(Server)之間的通訊分析的一種工具,此話怎麼說?我們從它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略窺一二。

Fiddler 利用 Proxy 的技術,收集到瀏覽器與 Server 之間的傳輸內容(如:HTTP)。而當 Fiddler 啟動時瀏覽器的 Proxy 設定,會被更改為 127.0.0.1 Port 8888。這表示所有傳輸內容,都會經過 Fiddler 再傳給瀏覽器,最後顯示給使用者。


那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介紹今天的內容,下圖是這一節的圖解大綱:

Step 1: 下載 Fiddler
請到以下的官網連結下載,或點選 fiddler2setup.exe 直接下載
http://www.telerik.com/download/fiddler

Step 2: 安裝 Fiddler
按兩下 fiddler2setup.exe 開始安裝






Step 3: 執行 Fiddler
按一下 Fiddler 開始執行



Step 4: Fiddler 功能介紹
這一區是屬於 Web Session 的分析:

#:Web HTTP協定,依序進入網頁後,所讀取的檔案
Result:HTTP協定的回應碼 (200:Normal、304:Redirect、404:Lost File、500:Server Error)
Protocol:載入檔案所使用的通訊協定
Host:載入檔案的來源 Server
URL:載入檔案的完整路徑
Body:載入檔案的大小,以 Byte 為單位
Caching:快取的狀態
Content-Type:載入檔案內容的屬性
Process:接收載入檔案的程式 (例如:瀏覽器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這一區是 Statistics 的說明:

Request Count:反應秒數
Bytes Sent:傳送檔案大小
Bytes Received:接收檔案大小
Collapse Chart:將文字敘述轉成圖表

這一區是 Inspectors 的說明:

此區可以到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分析,例如 Request Headers:
Get SyntaxView:可以特別表示 HTML、Script、CSS、XML各種語法
Headers:顯示標頭內容
TextView:顯示 HTML 內容
ImageView:顯示圖檔內容
HexView:用16進制表示內容
Raw:顯示 Raw 原始內容
JSON:顯示 JSON語法內容
XML:顯示 XML語法內容

這一區是 AutoResponder 的說明:
此區一般都運用在修改網頁內容使用,例如下圖經過 AutoResponder改變圖檔後如第2張圖


修改方法如下:
第1步先在 Web session區選擇將要修改的圖檔
第2步點選「AutoResponder」接著點選「Add Rule」
第3步選擇要替代的圖檔「7-11.jpg」接著按「Save」
第4步重新更新網頁
第5步就會看到網頁圖檔被7-11替代

這一區是 Composer 的說明:
這一區主要是可以檢查網頁互動式語法,Web Server 設定有無正確

這一區是 Log 的說明:
這區顧名思義就是紀錄 Log,如果需要搜尋可以利用下方的「Search Log...」方便尋找

這一區是 Filters 的說明:
這一區主要是透過設定過濾條件做分析,例如透過只過濾正確的 Session 可以更清楚的顯示錯誤訊息以方便分析

這一區是 Timeline 的說明:
用長條圖顯示時間軸上面物件或檔案的處理時間,可以更清楚的檢查出網頁處理速度過慢的 Bottleneck

這節將先介紹到這邊,希望大家對於 Fiddler 都能有初步的認識,這個分析工具功能很多、設定也不少,透過區塊的說明,讓各位能對工具的主要功能有全盤的瞭解。
下一節我們再利用實例做詳細的說明,我們下次見,掰掰!

~ See you ~

參考出處:
http://www.telerik.com/fiddler
http://sunmr.blogspot.tw/